跳至主要内容

理想主义的消亡:读柳德米拉·拉祖莫夫斯卡娅的《青春禁忌游戏》

 

四名高中学生以庆祝生日的名义拜访女老师叶莲娜,其实是为了得到她保管的存放试卷的保险柜钥匙,以便偷换试卷。学生们威逼利诱,手段不断升级,最后摧毁了叶莲娜的意志。《青春禁忌游戏》(原名直译《亲爱的叶莲娜·谢尔盖耶夫娜》)是苏联八十年代一部著名的新浪潮戏剧,剧情乍看上去像是B级恐怖片,实际上是理想主义的悼歌,深刻反省了苏联末期的社会问题。作为同样经历过剧烈社会转型的中国人,不由得心有戚戚焉。

叶莲娜成长于六十年代,受的是理想主义教育,从小学的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,为祖国做贡献。可她终年操劳换来的是穷苦、没有尊严的生活,穿着老土,为了多挣一点课时费在教研室争吵。如她的女学生拉拉所说:「没人疼爱,没人关心,所有能装点生活的小小愉悦一概没有,没有欢乐,没有爱情!您不是女人,叶莲娜·谢尔盖耶夫娜,您是报纸上穿裙子的先进工作者!」

到了八十年代,新一辈的苏联年轻人已经不相信过去那一套了,理想主义被拜金主义和虚无主义替代。先从拉拉说起吧,她是单亲家庭的穷孩子,不愿意吃苦遭罪。她观察到穷人的生活:「我们学校的女人们,那些生了锈、锁着眉头的脸。表情那么沉重,好像手里拖着多少斤重的面口袋似的。尤其每天早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,看她们那脸苦相。」,而与此同时「可我还看到生活中有另外一些女人,人家什么样儿?从红红绿绿的小汽车上下来,从维持秩序、忙得汗流浃背的警察们身边走过去,到首都电影院看国际影展的参赛影片,那些影片,普通百姓可看不着。噢,她们那一张张脸,又明亮又洁净,就像是玻璃纸上的礼物!」于是她成了拜金女,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,年纪轻轻就说出这种话来:「我至今还是处女,这也是有考虑的。期望它会卖好价钱,卖给肯出高价的人!」拉拉做了巴沙的女友,前提是巴沙将来出人头地。

维佳的父亲原本是画家,后来为了赚钱放弃了理想,成了蔬菜站的站长,喜欢借酒消愁。维佳有样学样,同样酗酒。维佳说:「我说,老爸,现在人们嘲笑的理想是什么呀?你说出一个来吧。他浑身就哆嗦了。他说,人们,都成了坏蛋。资本家和卖苦力的。活着哪儿还有规矩。他说,我们,为了他们都把生命贡献出来了。我说,是谁把生命贡献出来了?老爸,不是你。我说,献出生命的人早已经被人忘记了。我说,老爸,平静下来吧,现在时代就是这样……」维佳是普罗大众的代表,愤怒,暴力,可也有善良的一面。他是被上层阶级瞧不起的,也没有性资源可以出卖。剧本里反复提到,作为这次恶行的同谋,其他几个学生都要满分,而维佳只要及格分就行了。

巴沙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,八年级就开始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,将来想成为著名的文学家。他的恶也是从上一辈那里学来的:「您想,安德烈夫斯基教授——我父亲的科研领导,他的儿子怎么没找您提分数?低声下气地求您?因为他一出生已经在大学定好了位子。就因为他的父亲总是恬不知耻地剽窃别人的成果。」他是走上岐途的知识分子典型形象,做坏事还要找一份冠冕堂皇的借口,在第一幕就口若悬河讲了一通关于罪恶来源的理论。他完全否定了叶莲娜的理想主义道德观:「我恨用自己胸膛去堵枪眼儿的英雄们!恨那些需要人的胸膛去堵的枪眼儿!凭什么,凭什么永远该我们堵枪眼儿!为了争取一份好鉴定,我们在学校里个个都得是共青团积极分子。现在我们在您家,把自己作践成社会的败类、无赖,为的是把毕业成绩提高一档好考大学。……还不明白,您捍卫的不是什么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,只不过是官僚主义机器连同它彻头彻尾虚伪狭隘的道德?」说到底巴沙就是个自私自利的人,想要改一个完美的成绩好考进好大学。他也同样具有知识分子的软弱。在剧情最高潮处,瓦洛佳提出在叶莲娜面前强奸拉拉,巴沙犹豫不安却不敢出面阻止。

瓦洛佳是政府官员的儿子,将来想当政治家,他是这四个学生里最坏的一个。整个事件都是他谋划的,他先是用利益诱惑叶莲娜,提出用父亲的关系帮叶莲娜的母亲转去好医院;随后使出流氓手段,用暴力恐吓叶莲娜;最后用强奸拉拉来威胁叶莲娜。最可怕的一点是,瓦洛佳根本不需要偷卷子改分数,他把这一切都当成了游戏。他自认为是随机应变、花样百出的大阴谋家,享受摧毁叶莲娜的过程,把这种恶行当成了将来在政坛施展拳脚的一次小小演练。他做坏事时镇静自如,一副稳操胜券的架势。他看不起另外三个学生,只把他们当成这场游戏的工具。瓦洛佳象征着权贵阶级,国家落在这种人手中,怎么可能有好下场?

四十多年过去了,这部戏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看看中国现在那些「宁愿在宝马车里哭」的拜金女,那些满腔愤怒和不满的劳动青年,那些虚伪的公知,贪污腐败的官员,不是跟剧本里写的一模一样吗?剧中叶莲娜发问,这些年轻人是怎么学坏的。答案很简单,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人,不能期待所有人都出污泥而不染。在剧本结尾处,维佳良心发现从瓦洛佳手中夺回了钥匙,拉拉遭此一劫也变善良了,作者在普通人身上寄托了希望。可现实真会如此吗?如果大胆采用更加彻底的悲剧结局,我想这出戏会更有震撼力。

这部戏曾在一九八八年被梁赞诺夫翻拍为电影,我在网上看了几个片段,能看出表演很精彩,可惜只有俄语版,没字幕看不懂。如果有机会,我很想看看这部戏在舞台上的演绎。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黑暗的宇宙:读刘慈欣的《三体全集》

第一次读《三体》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。那时《三体》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,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。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,就没继续读下去。转眼十年过去,《三体》的影响力持续提升,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。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《三体》,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《三体》书迷,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。为了搞懂「黑暗森林」「降维打击」,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,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。 三体 简单来说,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。这题材算得上复古,《三体》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。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,这里有三个「太阳」。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,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。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,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,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。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,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,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。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,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。虽然听上去很复杂,其实不过是在说: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,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。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,比如太阳衰败,这个故事同样成立。直到有一天,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,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,决定侵略地球。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,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,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,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。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,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,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,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。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,没理由不主动勘测。对比一下,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,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,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,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。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,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。经过漫长的450年,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三体人制造了「智子」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。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,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。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,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。按照书中的说法,从高维降到低维会「变大」(不妨想象一瓶墨水,变成二维——涂在纸上——会拥有庞大的面积)。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,其面积足以包覆整...

【小说】决心(五)(全文完)

  莉亚沉吟了一会儿,随后开始讲她过去和安托万的事。玲知道莉亚完全没必要趟这趟浑水,莉亚这么做是出于对玲的同情,大概是同病相怜吧。 莉亚和安托万是大学同学,他们在学生时代谈恋爱,大学毕业后就同居了。同居大半年后,有一天安托万突然不见了,好久没回家。莉亚跟安托万的母亲通电话,才知道自己被抛弃了,安托万和别的女孩在一起了。莉亚一开始最主要感觉还不是伤心或者愤怒,而是迷惑不解。他们谈了几年恋爱,关系一直很稳定,安托万走之前也没跟莉亚争吵过。他这次出走肯定酝酿很久了,他当初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和莉亚一起生活的呢?过了三个月,安托万和另外那个女孩分手了,又想要跟莉亚复合。莉亚挣扎一段时间后同意了。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来过,莉亚不会跟安托万复合。但当年莉亚太年轻,这是她的第一段长期恋爱,她太缺乏经验。即便被伤害了,她依然留恋这段感情,所以才轻易原谅了安托万。她相信了安托万的说辞,相信他只是年轻不懂事,没准备好面对成熟的恋情,太早同居让他不知所措,所以他一时冲动犯下了错误。 后来他们结婚了,有了斯万。安托万是个尽责的父亲,把斯万照顾的很好。在莉亚看来,当初被抛弃只是爱情路上的一段小挫折,他们会永远在一起。没想到在斯万五岁时,莉亚发现安托万出轨了,他在出差时跟年轻女同事发生了关系。之后是漫长又折磨人的哭闹、争吵、婚姻咨询、离婚、财产分割、抚养协议,莉亚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心累。 这么多年过去,莉亚已经放下了过往的恩怨。她很高兴安托万和玲在一起,她一度以为安托万终于成熟了。可惜很显然,他并没有。 听了莉亚的故事,玲受了沉重的一击。原来安托万是个惯犯。 莉亚和玲一起探讨安托万的性格。对莉亚来说,要抨击安托万是很容易的,但她不想将他简单地归类为坏人。莉亚曾经花了很长时间思考安托万的动机,因为安托万给不出一个合理的理由来。他当初并不想离婚,他说依然爱莉亚,但终究还是出轨了。他背叛玲,同样也只是给出一些泛泛的理由。莉亚觉得,说到底,一个人出轨的理由有两个:他想这么做,他允许自己这么做。 他想这么做,因为他追求即时的满足、短暂的快感。他的心里有一个洞,这个洞永远都填不满。莉亚相信他当初并不想离婚,他现在也不想跟玲分手。一夜情、网络交友、色情网站提供的都是肤浅的性刺激,他不是要寻找一个新情人来取代旧伴侣。他是一个聪明的人,当他理性思考时,他知道合理、有利的选择是维持一段持久的关系。但他并不总是理...

读冰临神下的《死人经》

武侠小说衰落已久,老一辈武侠名家「金古梁温黄」中四位已经作古,硕果仅存的温瑞安也好多年没出过新书了。名噪一时的「大陆新武侠」同样归于平淡,成了明日黄花。在一片萧条的环境下,每当在网上聊起武侠,我总能看到有人提起《死人经》,称赞其为近年来罕有的武侠佳作。我起了好奇心,花大概一周的时间读完了《死人经》的第一卷《杀手少年》,聊聊想法。 这本书开头部分写的一般,主角惨遭灭门报仇雪恨这种故事实在太老套了。而且文字很平淡,人物对话写的尤其不好。写对话很考验作者的笔力,说什么话、怎么说话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。《死人经》里人物讲话差不多都是一个调调,而且偏书面语,给人感觉有点不自然。戏剧性强烈的地方、角色们互撂狠话时还成,日常对话就有些别扭。 很快地,这本书出色的情节就挽回文字上的那些小缺点了。主角被强盗掳走、卖到仇家金鹏堡里当奴隶,这时好戏才正式上演。主角在石堡里命悬一线,时刻处于危机之中,又处心积虑报仇,这段无论情节、风格、手法,明显是借鉴古龙的《白玉老虎》,专门培养杀手的金鹏堡几乎就是唐门的翻版。如同《白玉老虎》一样,《死人经》成功地渲染出压抑紧张的氛围,让读者时刻为着主角的将来提心吊胆。复仇故事讲究先抑后扬,主角前期越惨,后期复仇才越痛快。主角每天扛死尸,受虐待,自身无比弱小,处在石堡最底层,在绝望中拼命挣扎。主角陷害遥奴走火入魔、暗杀认识自己真实身份的杀手,随后被雪娘挟持,被设下三年内走火入魔的死亡期限,这一系列情节环环相扣,悬念迭起,写的特别好。读到这里,很惊讶于作者情节编排的老练,逐日连载的网络小说能维持这样稳定的质量真的很难得。雪娘教主角武功,让他和石堡千金上官如比武,这段明显是化用自《鹿鼎记》。主角落悬崖、奇遇大鹏鸟获得武功秘籍这段勉强算是俗而有力吧,武侠小说的主人公总是难逃落悬崖的命运。之后盗宝这段把之前的种种戏剧冲突一起引爆,处理的干净利落。 主角当上杀手学徒之后,故事陡然一变。虽说主角仍处在危机之中,却由被动转向主动。之前是受命运摆布,想放弃复仇也逃不掉,这时却开始主动出击了。主角从当初只有一腔愤恨的少年彻底转变成了冷静、聪明、阴狠毒辣的杀手。杀手学徒乱战这段写的很好,一群十余岁的少年间的血腥杀戮让人想到了《蝇王》。同时荷女这个角色开始登上前台,从配角变为两大女主角之一。荷女冷静沉着,办事滴水不漏,对主角衷心耿耿,几乎就是主角的女版化身。两人合练死人经...